處高舍鄭伯伯的故事


口述歷史 鄭漢輝伯伯 by高醫樂生工作坊

 

生命史

 

鄭漢輝伯伯,福建泉州人,出生於民國13年,今年82歲。民國36、37年間隨軍隊來台,自高雄登陸。民國39年進樂生。當時約有兩百多位院民。

剛進樂生時,鄭伯伯說他那時沒有什麼感覺,住了半年多後,就漸漸習慣了。

一開始鄭伯伯住在O雲舍(已拆除),接下來搬到玉山舍,之後就住了四十多年,沒有再搬遷。

鄭伯伯在樂生療養院裡做了四十多年的小生意,賣菜、賣魚、殺豬、開小鋪子等等。

在樂生的這段期間,他曾經回去大陸探望親人五、六次,但並未對家人提起在台灣的事,因此家人並不知道鄭伯伯患病且住在樂生療養院。鄭伯伯在台灣領養了兩個小孩,一位目前在大陸,一位在台中沙鹿做生意

鄭伯伯表示希望繼續住在舊院區,但他說現在一切都還不清楚。

 

在訪談的過程中,感覺鄭伯伯的態度十分泰然淡泊,對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看得很開。對於我們所提出的問題,他都笑笑地回答:「過了那麼久,什麼都忘了。」似乎這位前輩選擇以平和豁然的心態面對過往,也讓我看到了另一種人生態度。

 

醫療史

 

據鄭伯伯描述,他患病初期並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只是在臉部和胸部出現約五十元硬幣大小的紅點,但不會感到痛或癢。

在當兵時於廣東發現症狀,由一位廣東醫生診斷出來為痲瘋病。

 

服藥狀況:

 

一開始是注射大風子油,一次1c.c.,每星期注射一次,但沒效。接下來是服用 (藥名)藥片,一樣沒有效。之後,DDS出現,服用後病情有得到控制。除此之外,還有兩種藥,一黑一白(名稱不詳),當時是一天吃一顆,現在是一個禮拜至兩個禮拜吃黑色(白色?)藥丸一顆。鄭伯伯有拿實物給我們看,黑的藥丸比較大顆,橢圓形。白的是圓形的藥碇。據鄭伯伯說,吃了這種藥,全身會發黑,持續服用一年至一年半之後停藥,再服用DDS,皮膚就變好了。

 

不同的人服這些藥時,藥效因人而異。而鄭伯伯本人並不會感到不舒服或是任何副作用。

 

根據鄭伯伯描述,痲瘋病可分為四種:

1. 神經:手腳彎曲。走路時,腳掌提不起來。

2. 皮膚:出現紅斑,皮膚潰爛。

3. 脫節:手腳一節一節爛掉。

4. 疙瘩:一團一團。

 

鄭伯伯說他已有四十五年檢查結果為沒有細菌。用他的話說:「病好不了,但也沒大毛病。」

鄭伯伯描述,當初有一位痲瘋專科的日本醫生,在病人還未發病前,摸病人的骨頭就可判斷他罹患痲瘋病。

鄭伯伯說台灣對痲瘋病的研究沒有日本多,因此看病時,都是由自己告知醫生應該開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