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版聯合報報導 以前,關進樂生 鎖住青春夢 現在,留住文化財


以前,關進樂生 鎖住青春夢 現在,留住文化財

文/盧禮賓(2005/04/18 聯合報)

湯祥明民國四十年住進樂生療養院,當年十九歲的他是建中學生,看來似錦的一生就此改變。

圖/陳易辰

近年來許多社服團體進入樂生療養院,與院民同樂,志工在房舍貼上「樂生有指望」的春聯為院民帶來希望。

圖/陳易辰

民國卅八年,建國中學高中二年級學生湯祥明,在學校抽檢發現罹患痲瘋病,他看來似錦的一生就此改變。

 

他和許多痲瘋病患被迫住在有如與世隔絕的台北縣新莊樂生療養院,不僅未來的一切都成泡影,有家也歸不得。半個世紀了,他們走過死亡陰影,在這裡安身立命,自成生活圈子,如今卻而被迫遷離住了數十年的「家」,他們決定抗爭。

 

以前,他們被認為「犯天條」,才會得「太膏病」,孤獨地與病魔對抗;現在他們對抗的是號稱民主時代的政府,因為政府要從他們手中,把草木扶疏、環境清幽的樂生療養院變成捷運新莊線機廠的水泥建築,他們被安排搬到新建的大樓,那裡有如鳥籠,感覺有如又被隔離一次。

 

爭取保存樂生尚未拆除的房舍和院區,是他們一致努力的目標。「生為樂生人,死為樂生鬼」,他們絕不離開一步。

 

午後,樂生院民乘坐四輪電動代步車在清幽小徑來來往往,互相問候,三五成群聊天、下棋或發呆,與世無爭地過日子。這樣的生活,數十年如一日,然而他們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悲慘日子。

 

「當年我在新莊的家被衛生單位人員用手銬銬住雙手,一腳踢進『太膏車』,送到樂生強制隔離治療!」湯祥明回憶。當時生活條件差,日子過得絕望,他的腦中只有一個『死』字,他因此曾在廿九歲那年自殺兩次。

 

事實上,家人從沒放棄過湯祥明,也歡迎他回家;但是他覺得與家人的生活習慣已經不一樣,例如每次回家進入屋內,要換穿拖鞋,但他萎縮變形的腳穿拖鞋不好走路,穿著鞋子又會弄髒地板,姪兒曾經勉強他在家住了四天,最後他還是回到樂生。

 

來自金門的呂德昌,曾經在金門縣政府林務局工作過,民國四十七年發現罹病,送到樂生治療。現年六十八歲的他,曾經兩度辦退院回家住了一年半載,照樣到田裡幹活,家人鼓勵他娶妻生子,但最後他也決定返回樂生。

 

七十七歲的林葉老奶奶可能是最幸福的院民之一,從十六歲進入樂生到現在,她靠工作打發時間,讓自己忙得沒有時間煩惱,抱著樂觀、滿足的心過日子。民國卅九年起,住在樂生附近的一些年輕夫婦因為經濟能力有限,「不嫌棄」她有痲瘋病,把小孩托給她照顧,她最多同時照顧十八個小孩。

 

「被隔離在樂生的院民能活到現在,韌命到已經不是人!」投入爭取保存樂生的「阿添伯」說。他們不否認捷運是國家重大建設,但反對政府從開始就黑箱作業,把院民蒙在鼓裡,說拆就拆。

 

「一開始我們被隔離在樂生,忍受失去親人、身體病痛的痛苦,過著被人歧視,與世隔絕的日子,自成一國;熬到現在只剩三百多院民,平均年齡七十幾歲,現在我們依然不奢求外在社會的接納,寧願自成一國,只求在此安享天年。」阿添伯說。

 

一九三○年成立的樂生院區,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與院民感情深厚,也是文化歷史資產;這裡老樹環繞,房舍冬暖夏涼,如今將因興建捷運而全部剷平。阿添伯憤憤地說,他們被迫遷到大樓的「鳥籠」,等於是「二度隔離」,沒有被家人遺棄,卻被政府逼迫搬走,令人痛心。

 

林葉老奶奶語重心長:「毀損樂生這麼美好的地方,不是樂生的悲哀,而是台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