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平安舍阿正伯伯的故事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PBworks 17 years, 4 months ago

樂地生根系列七:回首樂生傷痕 鄭文正十聲無奈

 

【記者沈伶鎂台北報導】20歲那年,就像其他離鄉背井的樂生療養院民一樣,鄭文正(見圖,平烈浩攝)也踏上這條「不歸路」。他印象中的樂生院,雖然環境清幽,卻始終無法掩飾囚禁隔離的醜陋。

 

「樂生療養院是在1930年落成,隔一年,有個癩病預防之類的法律通過,就開始抓人進來住。嗯,我記得那時候的樂生療養院,有很多用紅磚砌成的建築物,人家說是巴洛克式建築,陽光照射房子,就會發出又紅又亮的光芒,真的非常漂亮……」鄭文正表示,那時候很多房舍都用紅磚砌成,但後來國民政府接管後,將樂生院裡不少建築抹上灰色塗料,比起過去的美麗,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優美的建築,似乎無法美化人性。對於疾病的無知與恐懼,讓人們開始互相猜疑,彼此築起銅牆鐵壁。

「你知道那時候怎樣嗎?樂生院四周都有很多『消毒窟』,裡面泡滿了消毒溶劑。親人想進來探望我們,或者醫護人員要上來換藥,除了要穿上防護衣外,還要穿類似雨鞋的東西,去消毒窟裡面洗一洗才行。唉,我們看了真的很難過,但是有什麼辦法呢?」

 

鄭文正回憶,那時候就算寄信、寄錢,也都要先消毒過,然後新莊郵局的人來收信件時,還會蓋上「已消毒」的字眼,才會發送郵件。

 

身體的囚禁儘管無奈,心靈的桎梏更磨人。看到現在民進黨政府不斷高喊人權立國,鄭文正不禁感慨:「那時候在打仗呀,根本沒有人在說人權,別說政府了,就連鄰居也不把我們當人看。一直到民國40幾年,樂生院裡都還有特務,設立『安全室』監視我們。」

 

30年前的往事,鄭文正於夕陽下緩緩述說。當年所受到的歧視,就好像萬年傷疤﹐始終在他心中深烙清晰痕跡﹑恍若昨日。

 

「以前大家都說這種病很恐怖﹐我們如果出去﹐這邊的人都嚇得半死﹐看到我們就閃到沒路。我們都會養些兔子﹑割割草呀﹐才靠近田埂﹐就馬上被人嚷嚷﹐要我們閃遠一點……」鄭文正說﹐現在樂生院外來人口多﹐有些人不知道這裡的故事﹐或者瞭解痲瘋病現已不會傳染﹐不像當年歧視得那麼厲害。

 

跟其他樂生院民一樣﹐鄭文正對於院內的花草樹木﹐有著深厚情感。他說﹐這些榕樹﹑果樹都種了6﹑70年﹐樂生院民之所以能如此長壽﹐就是因為這些樹木帶來的健康。「可是﹐沒想到政府硬要砍﹗說在吵什麼京都議定書啦﹐但是這些幫我們吸收二氧化碳的老樹﹐政府根本不管他們死活﹐」

 

如今﹐聽說政府不僅將搬家的念頭動到樹木身上﹐還要院民們全搬到新建大樓裡「關著」﹐鄭文正嘆道﹕「我去年人很痛苦﹐有個護士說要我去看醫生﹐好好醫病。我告訴她﹐免了啦﹐死掉正好壽終正寢﹐不然被關去新大樓8樓﹐我要是得到憂鬱症﹐跳樓自殺﹐才是死於非命咧。」

 

不過﹐對於青年樂生聯盟﹑各個民間社團及專家學者積極幫助﹐鄭文正始終心存感激。他說﹕「以前都沒有人幫我們﹐我們也不曉得該怎麼辦。唉﹐我們無能為力呀﹐只有一句無奈可講﹐人家是三聲無奈﹐我可以說是十聲無奈啦﹗」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